時間:2021-01-22 04:12:14 ?? 點擊: 68次 ?? 來源:論文資源網 ?? 作者:網絡摘文 - 小 + 大
文:李熠楠、李歡、劉若燕、李婷
圖: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內科
指導老師:劉琳
此文首發于南昌大學新聞網
有訓路星火營 出品
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創大樓三樓,消化內科內鏡中心的等候大廳。
來自安義縣的張大爺正焦急地在等候區踱來踱去,老伴被人扶進去了,咋還不見出來呢?“來來來,讓一下啊。”張大爺尋聲望去,趕緊拉住了說話的小護士,“姑娘,我老伴啥時候出來啊?”“您別急,阿姨被叫到號了后還要量一下血壓,去術前準備區打針評估后就會進手術室,做完了內鏡手術呢還要到復蘇區復蘇,等她醒了就會有人扶她出來,這一套流程下來大概兩個小時,您踏踏實實坐下來等,剩下的交給我們就好。”
護士口中的兩小時,就是進行內鏡手術的常態,每天都有五百多位患者要經歷這樣的兩個小時。數據顯示,消化內鏡中心的工作量2019年以12萬例位居全國第二。2019年消化內科的門診量逾33萬人次。這相當于每天都有904位患者就診。如此龐大的患者群體,若是用公交車拉來大概可以坐滿23輛。
巧思管理日爭新
面對每日近千人就診患者,如何在有限的醫護資源下把病人等候的時間縮到最短,不僅是對醫護人員戰斗力的考驗,更是對團隊管理能力的挑戰。面對患者“一床難求”、“一鏡難求”的窘境,消化科管理團隊不斷創新服務流程,提高工作效率。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內科(以下簡稱一附院消化內科)對內鏡中心實行了分時段預約、分區候診、診室前候診的管理理念,還把查房醫生組成了機動組,他們在安頓好病房的病人之后要馬不停蹄地支援門診醫生。沒有提前預約掛號的病人也大多能當天看病,不會走空。
除了優化科室門診流程,他們還為急診患者提供了5條24小時不間斷的綠色通道。病人到了急診科,一旦確定是消化系統急癥,消化內科的醫生就會在第一時間進行診治,是內鏡下急診止血、還是胰膽疾病,是小腸出血還是肝癌破裂出血亦或是消化道梗阻,每一種疾病都會有相關專業領域的醫生上手治療。這五條綠色通道24小時開放,消化科醫生風雨無阻,披星戴月,從病魔手中搶回了千萬患者的寶貴生命,也在全國形成了樣板效應。
在消化內科醫生心里都有這樣的共識:醫生沒有上班和下班,他們從事的是和死神搶時間的職業,半夜被電話叫到醫院是常事。他們也清醒地知道,除了優化流程爭分奪秒,更要有先進的管理來保障專業能力。
除了既有的病歷點評制度和病歷自查制度,他們還獨創了一個詳細的獎懲制度,小到醫生有沒有遲到、有沒有寫好交班本、有沒有規范用藥,大到論文研究和科研項目,都會有專門的人進行記錄和獎懲,再經過科室主任和醫務處的層層把關和監控,絕不會讓醫生的失誤影響到病人的診療。
正是在這樣優秀的管理體制下,消化內科團隊的水平一路精進。一附院消化內科成為了江西省首個集衛生部“國家臨床重點專科”、“醫學領先學科”、“重點實驗室”、“高水平工程技術中心”和“消化疾病和內鏡疾病診療中心”于一體的臨床醫學優勢學科。數年來,消化內科多次被國家及江西省評為“優質服務崗”,“醫德醫風先進示范科室”,“國家工人先鋒號”,“人文愛心科室”,“國家三八紅旗集體”等。
圖1:消化內科團隊合影